- November
- 6
- 2023
年輕人也要注意!越來越禁不起長久站立了嗎?除了三高以外,也要特別注意「這兩件事」

(圖源:canva)
隨著年紀增加,人們會開始注意三高問題:高血壓、高膽固醇和高血糖,可能不再像年輕時一般大油高鹽份的飲食,並開始控管自己的體態,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中風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
然而,除了三高以外,若沒有適當的補充蛋白質,人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導致「肌少症」的發生。肌少症的特徵是持續且全身的骨骼肌重量減少,除了伴隨失能的可能性之外,也會導致生活品質下降、或是生活無法自理的情況發生。
根據屏東縣衛生局的資料顯示,國人在40歲以後肌肉量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10年減少15%的肌肉量,不僅會增加跌倒的風險,傷口也因為年紀大而較不易癒合。此外,也有許多年輕人在減肥時使用不適當的方式,減少脂肪的同時也失去肌肉與水分,導致年紀輕輕就有肌少症的風險。
如何預防肌少症?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顏啟華醫師表示,預防肌少症的本質就是要「增加肌肉量」,除了要認真運動、控制飲食以外,也要攝取足夠的熱量以及補充蛋白質,每天需攝取每公斤30大卡熱量及最少1.1公克蛋白質。以50公斤的體重為例,每天就要攝取1500大卡的熱量及55公克蛋白質,才足以支撐一日的身體消耗。
簡單來說,成人每餐應攝取約手掌大小的魚肉奶蛋類,且多選擇低脂的魚肉、非紅肉的白肉等,並以清淡的烹調方式進行料理,才能在維持肌肉量的同時避免三高的危機。
(圖片來源:自由健康網)
骨骼與肌肉相輔相成,小心退化性關節炎發生
除了肌少症之外,退化性關節炎也是導致走路困難的一大原因。從一開始走路有酸疼感,到走路越來越慢、越來越痛,尤其當天氣變化大時,關節還會因為壓力變化但軟骨調節能力不足而腫脹疼痛,導致病患越來越不想出門,久而久之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近年來更有臨床發現退化性關節炎有年輕化趨勢,成因常常是因為工作久蹲、過度運動導致,進而造成關節耗損。因此不只有年長者需要注意退化性關節炎,年輕人也須有所警惕。
在治療上,退化性關節炎與肌少症不同,是可以以醫療方式進行改善的。除了物理上的熱敷、超音波以外,也能以手術的方式清除骨刺和磨損脫落的軟骨碎屑,或是直接替換人工膝關節來解決關節卡卡的問題。
而在特管法通過之後,國內已經開始使用細胞治療進行關節軟骨修復,提供患者不同的治療方式。細胞治療是一個階段性的治療過程,過程包含取脂、細胞製備、治療和後續追蹤,會取出患者身上的脂肪細胞進行細胞培養,並從這個脂肪樣本中提取大量的幹細胞,藉以刺激患者的受損關節。
在大量的複製增生後,患者的幹細胞輸回體內刺激受損的關節,使其生長出健康的透明軟骨,恢復大部分的調節功能。
預防肌少症和退化性關節炎是維持晚年生活品質的關鍵,應在年輕時存好「骨」本,透過適當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定期健康檢查和積極的治療方式,就可以盡力減少罹患這兩種疾病的風險。擁有健康的肌肉和關節不僅可以提供更好的運動功能,還有助於我們長期享受快樂和活力的生活。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家醫部主任 顏啟華醫師
【超預防醫學.細胞治療諮詢平台】
全新平台熱騰騰上線,給你不同的線上諮詢體驗
•本文所刊檔案照片皆為經當事人同意使用,非當事人同意之檔案照片皆有完善保護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