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tember
- 23
- 2025
整形外科的基石:傷口照護與精準重建的藝術

整形外科不僅是美麗的塑造者,竹北自強星和診所副院長謝政昇醫師,同時身兼承星采診所院長的他解釋,在整形外科的訓練核心,其實是「傷口修復與重建」,藉由重建恢復病人的功能及改善生活品質!
在各大醫院中,整形外科醫師主要處理各種類型的傷口,從急性的外傷,如各種切割傷及壓砸傷導致的神經、血管、肌腱損傷 ,到複雜的慢性傷口,傷口修復與重建皆是整形外科的重要專業。
而慢性傷口的定義為超過四到六週仍無法癒合的傷口,不僅處理起來相對困難,也因為其形成原因多元,包括感染、循環不良、營養不良等,需要評估處理的部分更為複雜。
謝政昇特別點出了兩種常見且複雜的慢性傷口:
- 褥瘡: 常見於脊髓損傷、車禍、中風、失智或長期臥床的病人。由於無法自主改變姿勢,身體某一點位長時間承受壓力,導致局部組織循環變差,進而形成壓瘡;因此,每兩小時翻身改變受壓部位,對於褥瘡的預防和照顧至關重要 。
- 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因長期高血糖,導致神經和血管長期浸泡在糖水中,神經變得遲鈍、末端血管受損與循環變差。這將使得患者即使有小傷口,也不易察覺疼痛,加上循環差和容易感染,傷口便會持續惡化慢慢擴大,最嚴重甚至可能導致截肢。
謝醫師也特別強調,糖尿病是「隱形的殺手」,許多人初期是相較無感,但其後續破壞是長期的,因此,年輕的三高族群需要特別注意。
慢性傷口處理?如何評估與改善
早期糖尿病患者截肢頻繁的原因,多是因為當時未充分了解「血管阻塞」的重要性,但隨著醫學研究發現,處理慢性傷口的首要關鍵是「循環」!
謝政昇表示,對於下肢的慢性傷口首先可以進行檢查評估下肢動脈血管是否有阻塞,若有阻塞,可以透過導管的方式使用氣球擴張或放置支架來打通血管,為後續傷口癒合創造良好條件。這方面的治療通常會請影像科、心臟內科,或心臟血管外科的醫師來執行。只有血管通了,傷口才有復原的本錢。
而除了動脈循環,靜脈循環也同樣重要!靜脈高壓會使血液滯留在下肢,久了會造成靜脈曲張、皮膚顏色變深、局部組織水腫最後產生淤血性潰瘍。而這種情況就需要透過穿戴彈力襪或壓力褲等醫療設備來加壓,幫助改善下肢的循環。嚴重的靜脈潰瘍甚至需要超顯微手術來治療。
另外,多數的慢性傷口會伴隨有腐肉或細菌生物膜,這時就需要手術清創來讓傷口保持在相對乾淨的狀態。最後是營養補充和適當的敷料使用,也有些人會選擇「高壓氧艙治療」提供局部傷口更多氧氣供應,有助於恢復 。
謝政昇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因慢性傷口是一個慢性破壞的過程,修復需要更長時間,若我們能早期發現並改變生活習慣,對於控制三高、避免日後慢性傷口的出現是很重要的事情。
•本文所刊檔案照片皆為經當事人同意使用,非當事人同意之檔案照片皆有完善保護程序•
